ICT趋势预测:智能时代开启车联网进入生活 —— 文章正文2015-05-28
【汽车电子网】1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了2014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2014年,我国工业通信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信息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据介绍,2015年工信部将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继续实施转型升级“6+1”专项行动,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注重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更加注重强化互联网行业管理,促进工业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相关预测,2015年,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十个发展趋势明显
趋势一:产业互联网、信息消费和兴起中的信息经济
我国互联网正处于娱乐性和媒体性互联网向生产性互联网转变的阶段,服务于传统产业各个领域和各个门类的产业互联网将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新方向,不仅为互联网带来新的增长和创新空间,更将带动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型。
从消费看,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的重要研判。信息消费正好符合“个性化、多样化”这一趋势特征,产品和服务创新将推动信息消费乃至整个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预计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量将突破3.4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型信息消费占比将首次突破80%。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增长的来源也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无论是产业互联网还是信息消费,其本质都是发展信息经济,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在各产业中的渗透融合,变革生产管理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和产业组织方式,推动各领域技术进步、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改变经济运行模式和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趋势二:4G迈向全球第一,5G加快布局
我国将成为4G全球最大市场及创新核心。预计2015年我国LTE基站数量将达约160万,网络规模将长期大幅领先其他国家,4G用户市场预计2015年上半年即可跃居全球第一,年底可望突破3亿规模。我国4G市场崛起将改变移动通信乃至ICT产业的世界格局,作为拥有全球一半4G基站数量的国家和最大的4G手机市场,我国对LTE-A、VoLTE、TD/FDD融合组网等4G增强技术的试验和商用将吸引全球4G研发资源,在4G多模多频芯片、智能终端等领域也将成为创新和研发最活跃的地区。
5G即将进入国际标准制定阶段。国际电信联盟(ITU)在5G愿景、未来技术趋势和频谱等5G国际标准化等方面的前期研究工作已接近尾声,全球对5G的共识初步形成。根据“IMT-2020”(即5G)工作计划,ITU将在2015年中启动5G标准背景、流程、技术性能需求、评估准则与方法等研究,2017年底启动5G候选技术征集,2018年底启动5G技术评估,并将于2020年底完成5G技术规范制定。全球业界普遍认为5G国际标准的主体技术内容将在主流移动通信标准组织3GPP产生,其R14阶段是开展5G标准研究项目(SI)的最佳时机,R15阶段可启动5G标准工作项目(WI),R16及以后将对5G标准进行完善增强。
趋势三:“宽带中国”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2015年是“宽带中国”战略推广普及阶段的收官之年,“宽带中国”专项行动将继续推进,宽带接入网业务开放试点正式启动,宽带普遍服务长效机制有望推出,将全面实现“宽带中国”战略的阶段性目标,为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建设网络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从网络能力看,光纤宽带发展水平迈入全球前列。在国家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网络光纤化大规模改造的历史交汇背景下,预计2015年光纤到户(FTTH/O)的用户规模将超过8000万户,占固定宽带用户的比重将达到40%左右,是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有望进入全球前五名。从使用性能看,固定宽带将全面进入8M时代。随着网络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业务应用创新的驱动,宽带速率将进一步大幅提升,预计到2015年底,我国固定宽带用户中4M以上和8M以上用户的占比将分别达到90%及50%,主流速率迈入8M时代。从网络普及看,区域和城乡宽带网络在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随着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宽带支持,宽带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将有望得到缓解,预计2015年底我国行政村通宽带比例将提升到95%。
趋势四:孕育中的移动互联网新一轮创新与变革
移动互联网仍将是信息通信业中最具活力、创新最快和规模最大的领域。伴随Web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传感器、柔性屏、交互技术等新技术发展,移动互联网正孕育新一轮的创新与变革:新产品:智能终端将向可穿戴设备、智能联网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延伸,并形成更泛在化的智能计算产品和智能硬件,进一步深入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新应用:更多颠覆性移动应用将不断涌现,如移动支付通过各类APP将在公共交通、零售、餐饮等行业广泛普及,移动位置服务将深度融入各类应用,移动视频将成为主流应用,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等将全面兴起;新业态:移动互联与物联网融合、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将会形成新的业态和市场,APP经济将从互联网向传统产业加速延伸;新模式:云和端整合仍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主导模式,移动互联与传感、交互、精准定位等技术相结合,将开启更多O2O及其它跨界的模式创新;新生态:全球谷歌、苹果、微软两大一小的垂直一体化产业格局仍将延续,通过超级APP以及HTML5技术,在操作系统之上构建轻型水平化生态的探索将取得新进展;新产业:全球移动互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已超过1.6万亿美元,未来发展将打造规模更大的万亿级产业。
趋势五:从智能终端到智能硬件到机器智能:开启智能化时代
智能化浪潮正由智能终端向智能硬件和机器智能发展,一个智能化新时代即将开启。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已经过去,将逐步迈入结构调整期。而同时,可穿戴设备等泛智能终端正改变人机协同方式,成为下一个爆发点,预计2015年全球市场出货量将突破亿级。此外,开源智能硬件兴起,充分利用互联网集体智慧,并与3D打印等结合,大幅减低了设计成本,提高了硬件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将无限创意空间,未来,智能硬件在新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将加速向制造业等传统领域扩展,并将推动基础智能工业机器的发展。
智能化新时代的核心是基于泛在计算、泛在联网、泛在感知和数据的大融合。人机协同驱动终端形态向可穿戴可植入发展,加深智能硬件与人的结合;机器智能发展催生智能机器和智能工厂,加深智能机器与制造业融合;智能化使设备性能得到突破性发展,从终端赋能、硬件赋能、机器赋能最终发展到人工智能。计算技术、网络(互联)技术、感知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的融合将使新一代智能硬件功能更加强大,最终将覆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驱动人类迈向全面智能化时代。
趋势六:工业互联网――构筑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传统工业领域融合渗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制定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德国工业4.0、美国先进制造、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战略的方向均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先进工艺、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的有机组合,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实现规模化定制、制品零库存、零空转能耗、零中断运维、零意外宕机等智能生产模式。
责任编辑:温冯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5-05-28)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洞悉智能标签发展方向
下一篇:【产品导购】诠释经典 陆德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PMT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