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和有线为何让微信占了先机? —— 文章正文2015-05-18
【广电网】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深刻地感受到了来自互联网公司的压力,电视台在与观众进行节目互动方面不断寻求突破。春晚微信的摇一摇取得了轰动效果,各电视台立刻跟进,一时间,每天晚上观众都在“摇电视”。
我们不由地问:难道摇一摇就是节目互动的终极方式和唯一方式吗?就没有其它更好的方式了吗?有线电视机顶盒、智能电视和OTT机顶盒不能做吗?答案是:不能,操作系统不统一,接口不统一,要一个一个地方做,太累。这其实是微信摇一摇盛行的重要原因,对于电视台来说,只要和微信合作,就能同时和全国观众互动,这就是标准统一带来的好处。
电视台的导演们对节目互动一直很感兴趣,却一直苦于找不到解决方案。笔者自2008年起就与许多行业内的技术公司、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就此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这个业务没市场、没盈利点、用户太少。
那我接着问,要多少用户你才肯做节目互动,十万、百万、千万、一亿?现在全国的有线电视网大部分已经以省为单位整合,有十个省用户超千万,北京市和上海市也都超过五百万。而且这些客户超千万的网络都集中在东部地区,技术标准相似度极高,很容易做出一个超亿户的互动应用平台。
从本质上说,微信摇一摇仍然是外交互,需要依赖与手机这个介质,当很多电视台都在摇啊摇的时候,通过声音识别电视台节目,是有延时的,用户体验是比不上春晚的。春晚都抢不到红包,平时就更抢不到了。
这里要插播下电视台和有线的发展历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电视机在城市已经普及,可空中就那么几个无线电视台,节目少,图像经常没彩色。这时,有线电视横空出世,可以传送几十个频道。各个省、市电视台一边投资有线电视网,一边开办影视、经济、新闻、少儿等大量自办频道。那时,媒体是稀缺资源,只要有频道有呼号,就财源滚滚。然后,在居民区竖一个有线电视的牌子,排队交钱的队伍排出上百米也是常有的事。有线电视在地市电视台的支持下发展起来了,有线电视也同时促进了地市电视台的发展。
2000年前后,有线电视开始进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频道数量增加到了上百个,有线电视网的频道由央视和省市节目为主逐步转变为央视、各省卫视、省市节目三足鼎立,各省卫视借助有线数字电视这个渠道成为了全国性的媒体,实力不断增强,节目也愈加精彩。地市电视台在数字电视整转中成为失意者,收视率快速下降,再加上网台分家,IPTV和OTT的出现,节目分发渠道越来越多,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网渐行渐远。而与此同时,电视台开始与互联网眉来眼去,春晚的微信摇一摇,更是将这种结合推到了顶峰。
现在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入人心,用户体验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地上了。笔者坚定地认为,基于机顶盒内交互的用户体验一定优于微信外交互的用户体验,关键在于怎么做?如何做?
地市电视台的节目在各省依然占有30%以上的收视率,是一个庞大的客户群体。他们同样有节目互动的需求,而且会比各省卫视和央视更接地气。而机顶盒天然就是O2O平台,什么用户的电话号码、银行账号、居住地址,有线电视的BOSS系统里都有,对于广告客户来说,这就是十分有价值的数据,用户在交互时,连地址、电话都不用填,多方便。如果各省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利用现有的上千万用户,向地市电视台(包括省电视台的非上星节目)提供真正的基于节目内容进行互动的应用,何愁市场?何愁想象空间?
有线电视是靠地市电视台起家的,现在也理应做好对地市电视台的服务支撑;地市电视台目前的主要传输渠道仍然是有线电视网,同样需要善用渠道。遗憾的是,无论是电视台和有线电视,都极少在节目互动方面进行联合开发,反而让微信站到了风口,真是应了那句话:猪一样的队友。
广电里面最值钱的是内容,内容是谁创造的?是导演和编导,他们才是广电里面最有创意的、最核心的资源,做好对他们的服务,才会有将来。
责任编辑:王岩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5-05-18)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恩格尔携四大创新解决方案将亮相2015国际橡塑展
下一篇:存储时代:网络视频服务器特点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