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二轻校教师手把手教62岁新生学习数控车床编程技术 —— 文章正文2015-05-12
上周,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26岁的教师郑武臣“手把手”地教授62岁的“新学生”邓师傅,学习数控车床编程技术。
“别看邓师傅年龄大,可他的普车基础扎实,加上勤奋好学,有不懂的就问,学得可快呢!”午饭时间,郑武臣如此评价还在追着他问问题的“新徒弟”。
邓师傅对郑老师更是赞不绝口:“别看小伙子年纪轻轻的,可是很有耐心。本来是蛮复杂的知识,经他一打比方、开个玩笑,我就理解了。”
采访中,这名年过花甲的中专“新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故事。
邓师傅是黄陂李集镇人,21岁时他在黄陂第三汽配厂做普通车工,40岁那年下岗,他来到武汉北洋桥,借钱买了台车床,开了间修理作坊。那些年,邓师傅起早贪黑地靠着一台普通车床养活了一家人。
2012年,邓师傅在儿子的劝说下,告别陪了他38年的车床,回到老家颐养天年,“说真话,我一辈子和机械打交道,舍不得离开车床,在家里闲不住啊!”
“闲”了3年后,邓师傅重返城区找工作。没多久,他便找到了一家机械厂,对方不嫌他年纪大,但是邓师傅不懂数控技术成了最大的问题。为了再和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车床“亲密接触”,他当即拍了胸脯:“给我一段时间,我一定学会数控技术。”
就这样,邓师傅找到了二轻校,“学校很有名气,尤其是数控专业,我在北洋桥做修理时就听说过的。”邓师傅的真诚打动了学校,被破格接收,学校还安排老师对他“一对一”辅导,力争一周速成。
如今邓师傅身边的同学都是十来岁的小字辈,但他未感不自在,他说:“我47岁学习电焊,50多岁才学会了氧割,现在趁我身体还好,多学点技术,还能再为社会贡献个三五年。”
武汉市二轻校是我市办学时间最长的中职学校之一,到目前为止,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中专”、“国家中职示范校”、“国家数控实训基地”、“国家模具实训基地”四个“国”字号称号,数控专业更是省级品牌专业。近年来,社会人员、高校生频繁“回炉”二轻校学习技术,早已不是新闻。该校校长周平介绍,每年高职、本科生“回炉”的就达20余人次,这反映出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对于邓师傅“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的劲头,周平表示钦佩,“这样的‘学生’带给我们满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