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植保飞防市场该何去何从 —— 文章正文2018-01-02
关于2018年,植保飞防,市场该何去何从,不是一个媒体人能说出来的,笔者这里只是想和大家一起重新审视几个行业问题,看看能不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市场思路,仅供参考交流。
植保飞防的主角是谁?
植保无人机厂家、药剂厂商、植保服务商、飞防队、飞手、政府部门、协会联盟等,他们是植保飞防生态链条上的组成部分。而在2017年之前这个舞台的主角毫无疑问是植保无人机厂商。2017年,随着规模化飞防作业的开展,植保服务商的崛起,舞台成为厂商和植保服务组织共同唱大戏的舞台,药剂厂商很重要,但是似乎还处在这个舞台的边缘。
我们知道农业无人机应用最广的日本,市场上不过才有3000多架植保无人机,按照这个比例来算,中国农业市场需要的植保无人机大约是4万多架,而2017年已经1万多架,这个市场在未来几年可能会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所谓飞防千亿级的市场,无人机销售所占的份额实在是太低了,况且植保无人机的价格门槛还在不断降低,靠卖植保无人机赚钱只是短线,且赚不了多少钱。
所以大疆创新才会说“做农业植保不为了赚农业创业者的钱,他们更希望自己能把这一项新的科技应用到农业中去,相比起来,后者似乎在大疆觉得更有意义。而极飞科技事实上也早不是一家单纯制造和销售的无人机厂商,他们是在做智慧农业的生态圈,融合互联网、地理测绘、大数据、智能装备为一体的智慧农业。而我们在看全丰、汉和等,在做植保无人机研发生产的同时,也组建有自己的植保服务组织。因为大家植保,真正的市场不在植保无人机的销售上。
所以,在植保飞防这个事情上,植保服务商是绝对的主角。长期来看,分散的飞防队和飞手都无法成为植保飞防的主体力量,他们可能需要成为植保服务商大组织的其中组成部分。
而明年,我觉得唱大戏的不该是大疆、全丰、极飞、汉和、高科等无人机厂商,品牌无人机厂商应该聚焦在打造一款“农机”型的极致产品上,围绕效果、效率、稳定性来沉淀下来,看看无人机工具能否更上一层楼,并做好售后。我们一直去比较和争论谁家的产品优越似乎意义不是很大。市场应该把聚焦点聚焦到飞防在不同作物上的效果究竟如何,植保服务商究竟怎样才能赚到钱。
毕竟只有植保服务商赚到钱了,活下来了,这个产业似乎才能活下来。
植保飞防该不该是一个独立的形态存在?
“植保飞防该不该是一个独立的形态存在?”这是最近很多做飞防的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知道打药只是季节性的事情,就像收割和播种一样,无非就是频次比收隔阂播种多了点,但总体还是低频次的。一年集中起来,一个区域打药天数不过一两个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养了一个很大的团队,用12个月来做这一件事,难免有些人力资源浪费,而人却是最大的成本。不管打不打药,是你的员工,你就得发工资。
所以很多飞防组织,在一整年的某个阶段是盈利的,但是全年算下来还是亏钱的,一到淡季就发愁。这个卖农药化肥不一样,农药化肥还可以冬储。
我觉得飞防应该融入到整个植保服务行业中去,不要单独来出来说事。要不然真的好难。把做飞防的人解放出来,打药的时候就是打药,打完药还有自己的事情干,是最好的。就像农机一样,收割已过,该打工打工去,机器放家里就行,或者也可以共享。
植保本来就是立体的,光靠无人机打药是不行的,而未来的农业服务是要整合很多元素的,未来的植保服务商或农业服务商是一个功能集成,要融合:打药、浇地、烘干、收割、播种、水肥等多种要素。所以在第一个板块,我说的主角是植保服务商而非飞防服务商。
包括今年评选的十佳植保飞防品牌,其实不少平台更倾向于自己是植保服务商品牌或者平台农业服务商品牌,大家都在做布局,拓宽思路,而飞防只是大家的一个切入口而已。
想来想去,飞防不该是一个独立的形态存在着,被大家不停的炒作和解读。
购买植保无人机的客户群体是谁?
这个问题很多无人机厂商都在琢磨,主体是四类:做植保的(农资群体)、做农机的、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无人机爱好者。
第一类做植保的,优势是懂植保、懂农民,能够好地将植保与飞防融合起来,缺点是有些人不愿意自我革命,况且不少农资事业稳定年龄也大不太愿意折腾;
第二类做农机的人,无人机本来就属于农机系列,发展模式应该与农机相似才是,缺点是做农机的群体不一定能瞧上无人机,或者瞧上了不懂植保玩不转;
第三类,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有想法有思路,对农村怀有一定的感情,带着高科技的工具回乡改变农业,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光彩的事情。在城市高房价高消费下无法立足年轻人,带着无人机回乡创业也是体面的事情,缺点是太单薄、可能会缺人脉、缺资源,组建小飞防队,力量太有限,难以成为主体;
第四类,无人机爱好者,原先玩航拍的人,玩永远只是玩,似乎缺点成就感,而用植保无人机来做事似乎成了他们很乐意挑战的事情,从玩到生产力到创业,这给一群无人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路径。
不过,笔者似乎还是更好看做农资做植保的这部分群体,植保飞防是个复杂的事情,这几个群体最终是要围绕植保二字来做事的,不是围绕无人机来做事的。无人机只是做事的工具,那如果实践中,无人机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和趋势,就会换成其他的工具来做事。
而从国家的补贴政策来看,目前对个人购机不予补贴,也是支持专业化的植保服务组织或统防统治组织发展。所以,植保无人机的购买主力,个人看来还必须是专业化的植保服务组织,然后由他们在组建不同形式的作业队和飞防队,或者小的飞防队和作业队加盟他们。大家做到资源共享,不能单打独斗。
飞防是深耕本地还是跨区作业?
笔者是支持深耕本地的,做好本地市场就很厉害了。要选好一个最佳服务半径,去做好本地市场,不要想着像打游击一样从南打到北。
当然大规模的类似百万亩的作业,必须要跨区协同作战,因为没有一家服务组织能在短期内独立完成那么大规模的作业任务,必须整合分散的植保飞防力量,协同作战。但是作为一个植保服务主体,最理想的就是深耕本地市场,这样的成本是最低的,效率却是最高的,也是最便于提供服务的。
为什么当下大家要跨区作业?那是因为第一作业季节短,第二本地订单少。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