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村的发展 可能会是这两条路线 —— 文章正文2017-12-14
笔者近日参加了两天供销总社的培训,其中人大刘守英教授解读的新农村政策让人深有感触,现简单梳理了一些原来调研过程中了解的情况,并结合一些个人对未来的判断,聊一聊我眼中的农村与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我眼中农村的现状
走过很多农村,既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桃花源那样美好,也没有达到刘教授口中的衰而未亡的地步(先定义下文中的农村,是指行政区划中的村,县城不算,严格的来说乡镇所在地也不算。)大部分农村,除了少部分找准了自己定位,有支柱性的产业,比如旅游、工业、特色农产等,大部分农村都相差不多。
从人口来看,村这一级是持续流出的。村里很少见年轻人(返乡的农一代已经50多岁,农二代农三代已经融入城市生活),以留守的老人和儿童为主。而年轻人,只要结婚,一般都会要求城市有房子,就算未来从一二线城市回流,再回到乡村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且慢慢随着村级小学的并校,越来越多的老人也开始了在县城带娃的陪读生活。这种现象有恶性循环的趋势:适龄儿童越少,小学越支撑不下去,然后并校;并校后孩子没地儿去上学(或者要跑好远),还不如去城里,导致搬迁后适龄的更少。
从经济来看,大部分村庄仍然是以农业为主的,缺少二产和三产,而目前农业的低效率、低产出是农村落后的根本原因。农业中自耕自种的已经越来越少,比如说老李家要播种了,就会有农机手找上门,甚至本村的就直接给种上了,然后跟你说一声。当然也有的就直接摞荒了,只是自己种个小菜园自己吃。所以破解农村发展的应该着眼于产业的导入。
从生活来看,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越来越好,除了特殊的边远山穷,路、水、电、通信村村通是基本实现了,但也仅限于此了。村民的生活还是相对单调,文化娱乐设施是完全谈不到的,偶有村庄有个广场,做些设施,一般也会很快的被其他占据。应该来说,政府还是积极作为的,但更多的体现在了形式上面。大部分农村缺少灵魂的东西。
结论:如果没有产业的注入,没有资本和高素质人口的回流,大部分农村将持续以上的趋势,并最终衰败。
二、城市与农村关系的发展
建国以来的政策基本上就是在牺牲农村保城市,夸张一点的说,甚至有些掠夺的味道。城市缺什么,农村输送什么,比粮食、人口、土地等等。不详述。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政府也开始注意到这种不均衡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然后开始了城市渐进式反哺农村的过程。近年来,尤其是此次大会以来所提的,已经不再单纯的关注农业和农民,已经开始将农村作为一个整体开始探索。以活村、活业、活农为主线的振业农村、美丽乡村、一二三产融合等多种政策开始陆续出台。
从国外发达国家来看,城市与农村如太极中的阴阳,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不能成为一个是另一个的附属。城市代表了我们积极发展的科学创造、生产规模、生活多元;农村则提供了艺术、休闲、舒适的互补性。人群的流动应该是双向的,是市场经济自由选择的产物。哪一天,人们不再以进城和回乡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大小,我们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就真正平衡了。
三、我眼中农村的明天
未来农村的发展,可能会是以下两条路线。
(一)少部分农村与城市形成互动,找准自己的定位,资本、人才开始注入,最终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中心城市周边100公里左右(或者两小时交通圈),形成与城市互补的休闲产业的农村。最开始发展起来的以一线城市周边为代表,如北京周边的温泉小镇、古北水镇、怀柔村吧等等。未来随着交通的越来越便捷,有一定特色的中心城市两小时交通圈内的村庄会有更多的机会。
2.自带IP的自然、历史、文化旅游地。比较典型的象丽江、井冈山、敦煌,不管是自然山水,还是历史沉淀、文化追思,都带给一个地方独一无二的吸引力,围绕着名片打造产业,是事半功倍的。
3.有独特资源的农村,发展成特色产业聚集地。早的比如说产龙井的西湖小村,产瓷器的景德镇;晚的比如说各特色水果的新疆。每一种作物都有最适合它生长的气候、土壤条件。因地制宜,精耕细作,创造品牌,形成优势产品,也是一条非常不错的发展之路。
4.“资本+能人”独创发展的村镇。以上三类应该不足以涵盖未来农村发展过程中脱颖而出的类型,但任何一个农村的发展应该都离不开资本+人才。但如果得不到资本的青睐,又没有人才的实操,一个农村想走出传统农业形成产业发展,还是挺难的。这方面其实山东果蔬的发展虽然不典型,但应该算一个例子。
(二)大部分农村会经过衰落到平衡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上一大类中的几种情况,大部分农村在第一个阶段,人口持续流出,又吸引不了资本的注入,会自然慢慢萎缩,人口聚集到县或乡镇。一直到土地种植的规模化能够实现经济性,到达第二个阶段,资本和适度的人力返乡,重新达到农业生产的平衡。这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东北。
四,我们能做些什么?
以前一说农业就是种植或养殖,基于线性的思考让我们的路越来越窄。而此次政策的变化则打开了农村发展的空间,可以从一个更广阔、更多维的角度去参与到农村发展中去。我们可以脱离开传统的耕、种、管、收,而从规划设计、城乡结合、产业导入等多方面着手。要参与这个进程,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后的调研可能会更聚集,希望能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了解农村。因地制宜是农村发展的未来,不了解一个村庄的天赋条件就很难制定出适合其发展的产业之路,这包括了传统农业所涉及的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也包括了交通、文化、人口、自然等原来我们很少涉及的方面,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二)了解城市。将城乡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发展才能够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因此仅了解农村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更深入的了解现在的城市,城市的人口、功能、需求,然后再将双方的优势匹配到一起,是找到出路的必由之路。
(三)了解政府。客观的讲,离开了政府,尤其是当地政府的支持,谈农村产业发展是不现实的。而且当地政府是最了解本地资源的人,也是最希望能够快速发展的人。与政府的充分、密切沟通,可以更好的发挥双方的优势,实现共赢。
(四)规划设计能力。这方面会更专业,一方面广泛涉猎,提升理念与跨学科的理解和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借助更专业的力量去实现。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此次大会提出来的对农村的规划设想,能够置身于这样的时代大潮,是每一个新农人的幸运。真心希望能与同仁一起,为农村未来的发展略尽薄力。
(责任编辑: 来源: 时间:2017-12-14)
Keywords(关键词): 长距离皮带托辊传输机
上一篇:做无人机植保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下一篇:人工智能如何造福公共服务?